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聚焦百姓  >  正文

【书画中的实境】法不孤起,道不虚行,实境是真实的合理形象化
2023-09-08 11:18:28 来源:个人图书馆-艺术观止


(资料图片)

实,真实也。境,名相也。法不孤起,仗境方生,道不虚行,遇缘则应,实不虚生虚成,需要借助各种名相来显示,故真实依于名相,但名相并非真实。在艺术之中尤其要透过名相追求真实,因为只有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,且时间越久越会绽放出光芒,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。如果说事物的委曲生成是一个由不可见到可见,由无形到有形的过程,或者说是一个从真实到名相的过程;那么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却是一个从可见到不可见,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,或者说是一个从名相到真实的过程。

人委曲展开过程中的各个层次(即本真自性、精神认知、思想认识、方法技术和外部行为等)一经形成便会产生独立性,一方面,各个层次会自我固化并对其他层次形成遮蔽和干扰,比如意识会染著为习气并影响人的行为。另一方面,它们又会按照各自的方式自我发展完善,追求对于道的无限趋近,比如人们思想的成熟和科技的进步。而实境便是对这些层次的融合贯通,这也是一个克服各个层次自身的片面性,打破各种名相的遮蔽,将真实更为通透地展现出来的过程。比如,无形的精神虽然更接近真实但难以清晰化,有形的事物虽然容易理解却往往会以形蔽神。

真实的合理形象化,也即内在真实找到了恰当的表现自身的外部形象便是实境。比如《道德经》中的“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”便是以形象的比喻来论述有无相生的真实。如果获得了某种深刻的真实,但无法实现形象化,那是有实无境。反之,发现了某事物中蕴含着有价值的意蕴,但一时表达不出来,那是有境无实。二者都说明认识还不够通透,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。

注: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

解读中国山水画中的丰富内涵 | 脱离实境则意境终不能高

「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实境」什么是艺术真实不妄的客观评判标准

相关新闻: